2021年甘肅省地區生產總值10243.3億元,比上年增長6.9%,兩年平均增長5.3%。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364.7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3466.6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5412.0億元。 |
慶陽地區位于甘肅省東部。俗稱“隴東”。東接陜西省的名君、黃陵、富縣、甘泉、志丹等縣,北鄰陜西省的吳旗、定邊及寧夏的鹽池縣,西連寧夏的同心、固原縣,南界平涼市、任川縣有陜西的長武、彬縣和旬邑縣。全區地貌分為中南部黃土高原溝壑,北部黃土丘陵溝壑、東部黃土丘陵區。慶陽地區屬內陸性季風氣候冬寒較短,夏少酷暑,秋季多雨! c陽市位于甘肅省東部,習稱“隴東”,東接陜西延安……[詳細] |
位于甘肅東南部,東接關中,南通巴蜀,北扼隴坻,西倚定西、甘南,是隴東南地區最大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貫通陜、甘、川三省的交通要道。這里四季分明,氣候宜人,有甘肅“小江南”之稱,F轄秦城、北道二區,秦安、甘谷、武山、清 水、張家川五縣. 天水是絲路重鎮,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得名于“天河注水”的傳說。人文始祖伏羲氏誕生于此;新石器時……[詳細] |
白銀地處黃河上游、隴中腹部,據志書記載,白銀礦藏的開采,始于漢代,到明朝洪武年間具有一定規模,有“日出斗金”之說,官方曾設辦礦機構“白銀廠”。白銀因此而得名。 白銀具有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在歷史長河中,黃河文化、西夏文化、中原文化等多種文化在這里相互滲透,融合發展,F已發展的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就有16處之多,漢墓群及北魏、唐、宋以來的石窟藝術、城堡藝術等歷史遺跡散布……[詳細] |
平涼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極為深厚。據考古發現,平涼擁有舊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的仰韶、齊家文化遺址及各個歷史時期的文化遺址465處,古幕葬55處,古城址12處,石窟8處,鐘塔5處;國家、省、縣級文件保護單位269處,其中國家級2處,省級59處,縣級208處;各類文物藏品31963件,其中三級以上文物5745件,國寶1件,國家一級文物198件,尤以靈臺三級以上31件青……[詳細] |
張掖位于河西走廊中部,東鄰武威地區和金昌市,西連酒泉地區,公元前121年由漢武帝派霍去病西征,戰敗匈奴后始設張掖郡,取“斷匈奴之臂,張中國之掖(腋)”之意而得名。古為河西四郡之一,歷代中原王朝在西北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和外交活動中心。張掖地區下轄臨澤、高臺、山丹、民樂、肅南五縣及張掖市。張掖市,為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張騫、班超、法顯、唐玄奘等都曾途經張掖前往西域;隋煬帝于……[詳細] |
隴南地處西秦嶺南麓,由北秦嶺山地、徽成盆地和南秦嶺山地三部分組成,古代“北通羌戎,南通巴蜀”。由于河流切割嚴重,峽谷幽深,地形破碎,懸壁林立,溝壑縱橫,地理位置極為險要,古代歷為戰略要地。 旅游資源以祁山堡、西狹頌、杜甫草堂、萬象洞等為主。隴南屬亞熱帶到中溫帶的過渡地帶,氣候溫和,年均溫10-15℃,年……[詳細] |
定西位于甘肅中部,通稱“隴中”,座中聯七,總面積1.96萬平方公里,總耕地1240.58萬畝,戶籍人口303.37萬人,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常住人口252.41萬人,F轄安定區及通渭縣、隴西縣、渭源縣、臨洮縣、漳縣、岷縣。全市地處黃土高原、青藏高原和西秦嶺交匯地帶,大致分為黃土丘陵溝壑區和高寒陰濕區兩個自然類型區,海拔1420—3941米,年降水量350—600毫米,年平均氣溫7℃。2003年定西撤……[詳細] |
金昌市位于河西走廊東殿,四周山原丘漠合圍,扼河西走廊之“蜂腰”,南望祁連雄峰,是一座新型的現代化工業城市。金昌市轄金川區和永昌縣,全市總面積9600平方公里,總人口40萬人。金昌市愿各武威地區永昌縣,1958年在白家咀子發現僅次于加拿大薩德伯里的世界第二大硫化銅鎳多金屬礦后,才迅速崛起為西部重要的工業城市,有“鎳都”之稱。金昌屬溫帶大陸性氣侯區,海拔1500--1600米,年均氣溫10.7℃年降水……[詳細] |
臨夏歷史悠久。是遠古人類生息繁衍地之一。五千年前就有先民居住生活。兩千年前秦漢王朝就設縣、置州、建郡,古稱抱罕,后改導河、河州,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古絲綢之路南道之要沖唐番古道之重鎮,茶馬互市之中心,是明代著名的四大茶馬司之一,有“河湟雄鎮”之稱。 臨夏位于黃河上游,甘肅省中部西南面,東臨洮河與定西地區相望,西倚巍峨雄壯的積石……[詳細] |
嘉峪關市位于河西走廊中段,因有萬里長城西起點------天下雄關嘉峪關而得名,“嘉峪關’意為“美好的山谷”,市域南靠祁連山,北倚馬鬃山,東接酒泉盆地,西為平坦的戈壁,地處走廊西段最窄處。 嘉峪關旅游資源以嘉峪關關城、魏晉壁畫墓,萬里長城第一墩。懸壁長城、長城博物館,黑山巖畫等最為著名,有三星級旅游賓館和國際旅行社提供全方位旅游服……[詳細] |